
- 查看详情
《公安室内实弹靶场设计标准》主要依据公安部及相关行业标准制定,旨在规范公安机关室内实弹射击训练场所的安全、功能和环保要求。以下是基于公开文件(如GA/T标准)和行业实践整理的核心内容:
1. 适用范围
适用对象:公安机关(含特警、刑警、治安等)建设的室内实弹射击靶场。
功能要求:支持手枪、步枪等轻武器的基础射击、战术训练及考核。
2. 选址与布局
(1)选址要求
避开居民区、学校等敏感区域,优先选择公安机关自有场地或郊区独立建筑。
建筑结构需满足抗震、防火(耐火等级≥二级)和隔音要求。
(2)功能区划分
射击区:含射击位、靶道、靶标系统。
弹械区:枪支弹药临时存放室(需双人双锁)。
控制区:监控室、报靶控制台。
候训区:参训人员等候区(与射击区隔离)。
辅助区:更衣室、器材库、铅污染处理间。
3. 靶场设计标准
(1)靶道规格
长度:
手枪靶道:≥15米(基础训练)或≥25米(战术训练)。
步枪靶道:≥50米(短管步枪)或≥100米(需特殊审批)。
宽度:单个射击位宽度≥1.5米,相邻射击位需设防弹隔板。
高度:室内净高≥3米,靶道末端需预留≥1.5米安全缓冲区。
(2)靶标系统
固定靶:机械或电动靶机,支持多距离调节(如7米、15米、25米)。
移动靶:横向或纵向轨道式移动靶(速度可调)。
智能报靶:推荐采用电子感应或激波自动报靶系统。
(3)安全防护
防弹结构:
靶道末端及侧墙需采用防弹钢板(≥6mm厚)或防弹混凝土(≥300mm厚)。
天花板需加固,防止跳弹。
隔音设计:墙面及门需安装吸音材料(噪声≤85分贝)。
通风系统:
强制排风(换气量≥10次/小时),过滤铅尘(符合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》)。
4. 安全设施
监控系统:全覆盖无死角,实时记录射击过程。
紧急制动:一键停止所有靶机运行。
警示标识:射击区入口设声光报警装置和“实弹射击”警示牌。
消防设施:配备灭火器、应急照明和疏散通道。
5. 环保与健康
铅污染防控:
靶道地面采用防渗材料,设置铅尘收集装置(如湿式除尘器)。
定期检测空气铅浓度(≤0.05mg/m³)。
弹壳回收:专用回收容器,统一交有资质单位处理。
6. 管理要求
审批备案:需经省级公安机关审批,并报公安部备案。
使用制度:
实行“专人负责、双人操作”,训练前需安全检查。
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射击区。
维护周期:每月检查防弹设施磨损情况,每年全面检测铅污染。
7. 特殊设计(可选)
战术训练模块:可增设模拟掩体、门窗等CQB设施。
影像射击训练系统:结合虚拟现实进行战术协同训练。
依据文件
《GA/T 2000.2-2018 公安机关训练基地建设标准 第2部分:训练场地》**
《GB 50016-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2023年版)
《GBZ 2.1-201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》(铅尘标准)
《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》(弹药安全管理)。